利用纳米技术输送各种抗癌药物有可能减少游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抗癌疗效。然而,与药物递送相关的载体材料和/或化学修饰使纳米药物难以实现临床转化和最终获得FDA批准。我们发现了一种分子识别策略,可以直接将两种经FDA批准的小分子疏水性和亲水性抗癌药物组装成具有高定量药物载量的明确、稳定的纳米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嘌呤核苷类似物氯法拉宾和叶酸类似物雷替曲塞可以通过分子识别自组装成稳定的纳米颗粒。体外研究举例说明了氯法拉宾-雷替曲塞纳米颗粒如何通过阻止更多的细胞周期G1期和减少细胞内脱氧核苷酸库来大大提高协同组合效应。更重要的是,纳米药物增加了游离药物的血液滞留半衰期,改善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积聚,促进了体内协同抑瘤性能。
